其实最早的小区,不存在车位概念,因为根本用不上。你看很多十几年前建成的老小区里,都是没有车位的,现在每天傍晚车停满了整个小区道路。
后来,买得起车的人渐渐多起来了,车库的概念也就出现了,算是开发商增强小区吸引力的附加服务,同时国家也规定了小区要配一定比例的车位,最早是1:0.4,也就是一个小区内每10户必须配备至少4个车位。
一开始的时候,车位比车多,很多小区一大半车位都空着,有的甚至用来堆杂物了。
但中国人买(you)车(qian)的速度,实在是太快了,每2-3年,私家车的数量就翻一倍。问题就来了,车子多的小区车位不够用了,成了稀缺品,停不了车的住户就去找物业、找开发商,要求解决问题。
开发商一想,做车位花成本不说,还要被你们骂。好,现在你们都别抢,车位就这么多,明码标价,有钱的来买。于是,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,定一个价格,供需双方达成了短暂的平衡,车位卖光。但别的小区一看,卖得很好啊,那我加价,结果还是卖光,于是加啊加,车位的价格涨得飞快。
房价确实涨得很快,但最近几年车位价格的的涨幅,还要远远高于房价涨幅,比如小巴所在小区的车位价格,从6万涨到8万、12万、20万,也不过就是几年时间。
很多人在犹豫要不要马上买车位,考虑的问题是:
▷ 车位卖得比车都贵,这是泡沫,不合理吧?
▷ 车位这租售比超低,没必要买,租就行了。
车位是不动产,而车是消耗品,其估值模型是不同。用小巴常请教的刘德科老师的话说:“你们家搁冰箱的那块地板,折算成房价,也比冰箱贵吧。”
关于租售比,中国房产的租售比已经够低了,车位的租售比那更加是看都不能看。但问题在于,车位的“生产”速度,远远比不上汽车,因此未来数年大概率的事件是,车位供需失衡的现象,会恶化而非得到改善。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区,可能租不到车位。
当一种商品存在供求失衡的预期时,必然是存在投资价值的。如果你买房还有点吃力,又想在不动产上投资,其实把车位当成是一个先实现的小目标,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车位和房子还有一点不一样,房子理论上是全市场竞争,买之前,所有的房子都可以作为备选——当然实际上你还是会挑距离工作更近的位置。车位的特殊性在于,除了纯投资之外,我们往往是先买房,再买车位,那么车位必须跟着房子走,这样一来,其实你的选择很少。
有房、有车、没车位,下完班到家,发现小区路旁的车位都没了,要么一路慢慢开、眼观六路、跑远的地方找停车位,要么违章停车吃罚,当时是一种怎样心理状态,不难想见,心里该有一万匹马奔过了吧。
简单地说,如果有条件,车位是值得买的。而且从投资理财的角度而言,除非你着急用车,一般情况买车位优先于买车。
车位的位置选择,买了房的,那就就近,离下楼的电梯越近越好;纯投资的,那么选择靠近各楼宇,便于到达总是不错的。
如果你还是觉得犹豫,有几个指标可以作为参考。第一是车位配比,第二是入住率,这两者一比较,你就可以算一算,车位数量是不是有点紧张了。
有的小区,距离市中心很远,入住率一般,而且马路边都可以随便停车,花钱买车位纯属浪费啊。这样的情况下,暂时不买也没关系。但你偶尔没事的时候,可以跑一跑物业,问一问入住率如何,或者跑一跑地下车库,看看里面的车子有没有多起来。一旦车库一天天变满,你就该果断出手了。
再说几个可能令人担心的问题。
第一是水淹车库。最近几年城市内涝的事件不少,暴雨一下,车库淹没的情况也有。不过一般而言,新楼盘在排水方面都已经比较不错了。如果实在不放心,那你就选口碑比较好的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。
第二是产权问题。其实很多人不知道,车位是没有产权的,只是与开发商的租赁关系,不过这几年北上广深已经在不同程度和形式上实现了车位产权。它虽然不影响使用,但却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问题。